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決定商品購買的幾個要素

資料來源:價值創造のマークテイング

消費者決定購買一個商品的時候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不僅僅是當方面的產品品質,
產品的印象,資訊情報也會影響消費者做決策。

拿日本路邊隨手可見的章魚燒(tacoyaki)來舉例:
雖然每一間口味都差不多,但是也些百貨公司的連鎖店可以賣到450圓
有些路邊小發財車的章魚燒花200圓就可以買到

中間這450圓的價差就在虛擬商品資訊與實體商品資訊之間的差別

實體的商品資訊:
在百貨公司吃章魚燒品質可能比較高檔,安全,所以消費者願意多付一點錢購買額外享受
在小發財車買得章魚燒通常都是外帶,也少了享受第一口"燒燙燙"滋味的口感

設計:
消費者會多付一點錢連帶購買用餐環境與產品包裝,因此,百貨公司就用美麗的紙船把章魚燒裝起來,小發財車只是簡單的便當盒。
口碑(world of mouth)方面:
就是靠消費者口耳相傳的力量,消費者最容易接受的行銷手法就是透過親朋好友的直接推薦,前面文章也有提過。看病毒行銷的案例

產品特徵:
又可分為消費者感受的品質(perceived quality)與產品實際的品質。品質就是產品優秀的程度。
除了實體的品質,當然也包涵了產品的定位與市場區隔。根據心裡學得角度,西方市場(以美國與西歐為例):消費者偏好行銷人員傳達"買了他你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也就是個人主義。 但是東方(以日本為例):消費者偏好購買了商品之後,找到相同的一群人,也就是群體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