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解決國際行銷的問題:來源國效應 Solutions for country of origin




說到皮革會想到哪裡?說到香水會想到哪裡?說道大象會想到哪裡?說到起雲劑會想到哪裡?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擅長的產業,義大利的皮革,法國的香水,泰國的大象,最近台灣很夯的起雲劑!都讓品牌的國際化面臨了一個關鍵性的因素:來源國效應(country of origin)

來源國效應有正面,也有負面的影響。

就像日本的川久保玲(かわくぼれい)把自己的品牌取了一個法國的名字Comme des Garçons 最簡單也是最聰明的辦法避免了來源國效應的影響。畢竟,說到時尚總是脫離不了巴黎與米蘭。 亞洲國家的產品長久以來給人的印象總是:價格低廉,品質低下。

因此,如果消費者對於一個品牌沒有第一層的認知(awareness)消費者只能從有限的資訊來做購買決策。因此產品的產地,包裝,設計。等等實體的資訊變成為消費者做決策的第一考量。

之前文章有提過消費者做決策的時候總是考量兩種原因
1.實體資訊情報
2.虛擬資訊情報

而來源國效應直接影響了產品的實體資訊情報。

當然,消費者聰明,行銷人員也精明。

因此,行銷人員針對來源國效應找出了幾個解決的方法
1.找無負面相關的原料供應國
如果是出口品,那麼就找一個對於產品沒有負面印象的生產國。
例如:蘋果的iphone總是找台灣代工製造零組件,最後在印上蘋果標籤
或是義大利illy咖啡的咖啡豆都是來自於第三世界的國家,雖然說這些國家一般的印
像是貧窮與落後,但是並不會影響咖啡豆的品質印象。

2.遠離自己的母國
在包裝上,盡可能的把自己的母國名稱"藏"起來。雖然有點欺騙消費者的嫌疑,但是也
使得消費者減少一個考慮的不確定因素,降低危險感受度(perceived-risk)

3.選一個對於產品有正面相關的命名
如果是服裝品牌就選一個義大利的名字,如果是汽車品牌,就取一個西洋名字。

亞洲國家普遍的悲劇就是無法脫離來源國效應的影響。唯一成功擺脫這個影響的只有日本,
但是日本也花了20年才改變品質低劣的普遍印象。要改變來源國效應,除了從品質本身提昇起,我想更重要的是國家印象的普遍提昇。

台灣的消費者總是認為歐美國家先進繁榮,人民素質優良。
這是國家整體印象的提昇,我想更重要的應該是政治與經濟狀況的改善,人民所得的增加,
別的國家對於本國的印象也會改觀。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神奇的利用韓戰與越戰使經濟快速復甦。在七年之間,日本的GDP增加了一倍。如今,日本的人均所得高居亞洲第一。

這樣的經濟數據當然其他國家也會得知,間接影響了外國人民對於日本的感受。
當1970年代,日本在泡沫經濟來臨之前,日本經濟達到最高峰,世界吹起一陣日本風潮

像是:30年前最著名的一本書Japan number one 
  
如今歐美國家談起日本總是會說到:
阿!相機很棒。
電視機好厲害。
汽車好便宜。

品質優良,日本人有錢等等的印象。

日本其實也花了很長一段的時間才達到這一個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