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顯示,日本消費者平均每日會街收到1600則廣告,不論是電視,平面媒體,或是戶外看板。
然而消費者每日會注意到的廣告量約為80則,換句話說,消費者每天只能注意到5%的廣告。
能讓廣告產生有效購買行為的比例更低了,每天只有12則廣告可以誘使消費者進行消費,也就是只有0.75%的機率消費者會因為看到廣告而去消費。
<照片來源:關西學院大學消費者行為PPT>
每年約有1000種新飲料上市,但是90%的新產品會在三個月後消失
除此之外,新產品成功在市場生存下來的比例約為千分之三。這樣的數字大約是
期貨市場中賺錢的人數
思考:
生活在一個成熟的市場,消費者每天有意識與無意識的接收到許多廣告訊息,但是消費者只會注意到自己心中所想要注意到的事情。舉例來說,學生A昨天長了青春痘,這時他才會注意到掛在阪急牆上的皮膚科廣告。
Wiki所定義的廣告(Advertising)
Advertising is a form of communication used to persuade an audience (viewers, readers or listeners) to take some action with respect to products, ideas, or services. Most commonly, the desired result is to drive consumer behavior with respect to a commercial offering, although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advertising is also common. Advertising messages are usually paid for by sponsors and viewed via various media; including traditional media such as newspapers, magazines, television, radio, outdoor or direct mail; or new media such as websites and text messages
廣告是一種用以說服訊息接受者採取行動的溝通方式。傳統的傳播媒體為:報紙,雜誌,電視,廣告,戶外看板,E-mail。新傳播為:網頁或是簡訊。
雖然Wiki定義廣告是一種"說服"消費者產生行動的手段,但是Eric認為,廣告的意義在於"提醒"消費者產生購買的行動,如果消費者沒有需求,他並不會因為看到了廣到而進行購買。
"說服"與"提醒"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一種是創造需求,另外一種是刺激行動。但是有趣的問題來了,如何知道消費者有沒有需求呢? 所以廣告人佈下了天羅地網,被動的使消費者注意到廣告存在。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接觸到各種形形色色看板,街收到無數傳單的原因,有沒有辦法使廣告更有效的傳達到目標消費者心中呢?社群媒體已經改變了這項遊戲規則,每一個社團的粉絲網頁區隔出了消費者的偏好與需求,讓廣告能更有效的傳達到目標消費者心中。加入Starbucks的粉絲群,自然會街收到買一送一的訊息,愛好7-11的朋友也會知道最新的集點換小贈品活動有哪些新的玩意。
日本思考計畫正式啟動。
剩餘的日本100天,即將分享每日的思考與社會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