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Baskin Robbins 31的31%折扣


Baskin Robbins 俗稱31,最近因應東日本大地震,舉行了一項31%折扣的行銷活動,
根據wiki的資料

在日本人們只熟悉「31冰淇淋」(サーティワンアイスクリーム)

巴斯金-羅彬斯31冰淇淋Baskin-Robbins 31 Ice Cream),或較常被譯稱為31冰淇淋,是一家發源於美國南加州的知名連鎖冰淇淋專賣店,以隨時都能提供31種冰淇淋口味而著稱。最早起源於1945年的31冰淇淋是由艾文·羅彬斯(Irvine "Irv" Robbins)與伯頓·巴斯金(Burton "Burt" Baskin)所創立,是世界上最早誕生的加盟連鎖冰淇淋店之一。今日的31冰淇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連鎖冰淇淋店之一,是個在30個以上的國家擁有5600家以上分店的跨國品牌,其中有半數的分店位於美國本土境內,日本則以800家以上分店的數量位居第二。目前31冰淇淋是唐金品牌公司(Dunkin' Brands, Inc.)的一部份,集團中其他成員還包括了Dunkin' DonutsTogo's三明治,總部設於麻薩諸塞州坎頓(Canton, MA)。


Baskin-Robbins 31 Ice Cream在日本相當受到歡迎,原價400日圓的雙球冰淇淋在31%折扣後只剩270日圓
東本地震之後來到了日本一個月了,看到許多店家都打出了"應援"的口號,抽出部份的商銷售金額作為日本復興的支援。


思考

危機與轉機都是同時存在的,在商場上如果商人免費贈送產品給消費者反而會促使市場失去效率,產生過度的浪費。透過支援災區的行銷手法,提供消費者購買誘因,除此之外消費者也會覺得,吃冰除了自己享受還可以幫助災區同胞,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Baskin-Robbins 31 Ice Cream巧妙的結合了市場上普認知的31冰淇淋的名稱,進行了31%的價格折扣,更加深了品牌對於31這個數字的關聯性,31種口味,31%折扣等等。

Baskin Robbins的特色在於31這個數字,一個月31天每天能有不同的口味,日本的31冰淇淋已經與美國31冰淇淋行銷手法有著很大的不同,日本的31冰淇淋走向更可愛的路線,繽紛的色彩與引人注目的生日蛋糕都讓31冰淇淋在日本消費者心中有更加優質的地位。

從Baskin Robbins 31來看品牌命名
31ice cream特別的是,這是一個完全由廣告公司催生,塑造的品牌,重命名到活動規劃,完全交給美國的奧美(Ogilvy)廣告進行。

一個好的命名應該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簡單容易拼(simple to spell)

Baskin Robbins 31 ice cream,在日本普遍的被稱為31用數字來代替名字,容易。

2.簡單易讀(easy to prounce)

31容易讀

3.不平凡與有特色(unusual and distinctive)

結合31種口味的訴求,天天都有新花樣

4.容易回想(easy to recall)

阿!今天又可以換另外一種口味,到31吧
5.可被商標保護(protectable e.g. by trademark)

BASKIN ROBBINS BR 被紅色字體標出變成31

6.普遍被接受(universally acceptable)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日本民眾每日平均接收的廣告量與有效廣告量


根據研究顯示,日本消費者平均每日會街收到1600則廣告,不論是電視,平面媒體,或是戶外看板。

然而消費者每日會注意到的廣告量約為80則,換句話說,消費者每天只能注意到5%的廣告。
能讓廣告產生有效購買行為的比例更低了,每天只有12則廣告可以誘使消費者進行消費,也就是只有0.75%的機率消費者會因為看到廣告而去消費。

<照片來源:關西學院大學消費者行為PPT>

拿日本的新上市飲料來說
每年約有1000種新飲料上市,但是90%的新產品會在三個月後消失
除此之外,新產品成功在市場生存下來的比例約為千分之三。這樣的數字大約是
期貨市場中賺錢的人數




思考:
生活在一個成熟的市場,消費者每天有意識與無意識的接收到許多廣告訊息,但是消費者只會注意到自己心中所想要注意到的事情。舉例來說,學生A昨天長了青春痘,這時他才會注意到掛在阪急牆上的皮膚科廣告。


Wiki所定義的廣告(Advertising)
Advertising is a form of communication used to persuade an audience (viewers, readers or listeners) to take some action with respect to products, ideas, or services. Most commonly, the desired result is to drive consumer behavior with respect to a commercial offering, although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advertising is also common. Advertising messages are usually paid for by sponsors and viewed via various media; including traditional media such as newspapers, magazines, television, radio, outdoor or direct mail; or new media such as websites and text messages
廣告是一種用以說服訊息接受者採取行動的溝通方式。傳統的傳播媒體為:報紙,雜誌,電視,廣告,戶外看板,E-mail。新傳播為:網頁或是簡訊。

雖然Wiki定義廣告是一種"說服"消費者產生行動的手段,但是Eric認為,廣告的意義在於"提醒"消費者產生購買的行動,如果消費者沒有需求,他並不會因為看到了廣到而進行購買。
"說服"與"提醒"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一種是創造需求,另外一種是刺激行動。但是有趣的問題來了,如何知道消費者有沒有需求呢? 所以廣告人佈下了天羅地網,被動的使消費者注意到廣告存在。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接觸到各種形形色色看板,街收到無數傳單的原因,有沒有辦法使廣告更有效的傳達到目標消費者心中呢?


社群媒體已經改變了這項遊戲規則,每一個社團的粉絲網頁區隔出了消費者的偏好與需求,讓廣告能更有效的傳達到目標消費者心中。加入Starbucks的粉絲群,自然會街收到買一送一的訊息,愛好7-11的朋友也會知道最新的集點換小贈品活動有哪些新的玩意。







日本思考計畫正式啟動。
剩餘的日本100天,即將分享每日的思考與社會觀察。